言情小说连载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百分之五果粒橙的《弦上箭裂》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第一章:玄武湖畔初相逢第一节:炎夏靶场志不休1998 年盛南京宛如一座巨大的蒸毒辣的太阳高悬苍毫无保留地倾洒着炽热光大街小巷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知了躲在树叶声嘶力竭地抱怨着这酷热的天玄武湖的湖面在烈日炙烤升腾起层层水偶尔拂过的微风裹挟着滚烫的气让闷热的空气愈发浓令人烦闷不南京军区靶场6 岁的陈绪言小脸被晒得红扑扑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像一条条...
第一章:玄武湖畔初相逢第一节:炎夏靶场志不休1998 年盛夏,
南京宛如一座巨大的蒸笼,毒辣的太阳高悬苍穹,毫无保留地倾洒着炽热光芒。
大街小巷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浪,知了躲在树叶间,声嘶力竭地抱怨着这酷热的天气。
玄武湖的湖面在烈日炙烤下,升腾起层层水汽,偶尔拂过的微风裹挟着滚烫的气息,
让闷热的空气愈发浓稠,令人烦闷不堪。南京军区靶场里,
6 岁的陈绪言小脸被晒得红扑扑的,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落,
像一条条小溪浸湿了他的短袖。即便酷热难耐,他依然像一棵挺拔的小白杨,双脚稳稳扎地,
双眼紧紧盯着前方的靶子,眼神中透着一股超乎年龄的专注。这时,
老兵王叔叔哼着小曲路过,瞧见小绪言,笑着打趣道:“绪言,这天热得鸟儿都不敢飞,
你咋还在这儿练箭,就不怕被太阳烤成烤鸭?” 陈绪言一边用沾满汗水的手背擦汗,
一边认真地说:“王叔叔,爷爷说练箭不能怕吃苦,我以后要像爷爷一样,
成为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话音刚落,陈昭将军迈着稳健的步伐走来,
他身着洗得发白的练功服,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声音洪亮:“绪言,准备好了吗?
咱们开始!” 陈绪言立刻挺直身子,大声回应:“准备好了,爷爷!
”第二节:祖孙授艺悟射道陈昭将军走到小绪言身边,伸出宽厚且布满老茧的大手,
轻轻包裹住他稚嫩的小手,带着他摆出标准的拉弓姿势。“绪言,
射箭可不只是简单地拉弓放箭,它讲究心、眼、手合一,气息要稳,心境更要平和。
只有静下心来,排除杂念,才能精准命中目标。” 陈昭将军耐心讲解,“来,深吸一口气,
感受身体里蕴藏的力量,就像积蓄的能量即将爆发。”小绪言仰着小脑袋,眉头微皱,
疑惑地问:“爷爷,心、眼、手怎么合一呀?” 陈昭将军慈爱地摸摸他的头,
目光望向远处书案上的梧桐叶,解释道:“你看那片梧桐叶,心里想着射中它,
眼睛紧紧锁定目标,手再稳稳地松开弓弦,这就叫合一。这跟你走路是一个道理,
心里想着往前,脚自然就会迈出去。关键在于专注和协调。”在爷爷的指导下,
小绪言深吸一口气,胸脯微微起伏,缓缓拉弓。他的眼神坚定,紧紧盯着梧桐叶。“嗖!
” 竹箭如一道黑色的闪电飞了出去,不偏不倚,正中祖父书案上《论语》扉页的梧桐叶。
“好箭法!” 周围正在训练的叔叔伯伯们纷纷鼓掌,投来赞许的目光。
陈绪言兴奋得小脸通红,蹦跳着喊道:“爷爷,我做到了!
” 陈昭将军欣慰地笑了:“不错,但可不能骄傲,射箭的路还长着呢,
每一次都要全力以赴。”第三节:琴音撩动少年心“绪言,休息会儿。
” 陈昭将军话音刚落,一阵悠扬空灵的古琴声从靶场附近的屋子传来。
这声音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叮叮咚咚,又似林间轻柔的微风,带着丝丝凉意,
瞬间驱散了空气中的燥热。“爷爷,这是什么声音呀?” 小绪言好奇地问道,
眼睛瞪得圆圆的,耳朵微微颤动,仿佛要捕捉每一个音符。“这是古琴声。
” 陈昭将军答道,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没想到这儿还有人会弹古琴。
” 小绪言被这美妙的声音深深吸引,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爷爷,我想去看看。
” 陈昭将军点头应允:“去吧,记得要有礼貌,别打扰到人家。”小绪言循着琴音,
蹦蹦跳跳地朝着屋子走去。一路上,他满心好奇:弹奏古琴的人长什么样?
那琴又是什么模样?会不会像爷爷的弓箭一样神奇?
第四节:琴室初窥遇知音小绪言来到屋前,透过半掩的门,
瞧见一位身着素袍的老者正坐在案前,全神贯注地弹奏古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者身上,
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小绪言看得入了迷,
连门没关都浑然不觉,双脚像被钉住一般,站在门口静静聆听。屋子里,
林鹤皋老先生正在鉴定一张南宋古琴 ——“松涧鸣”。他轻轻抚摸着琴身,
仿佛在与一位久违的老友交谈,低声自语:“这琴的音色、质地,皆属上乘,
不愧是南宋的珍品。” 这时,他注意到琴弦有些松动,便拿出工具,小心翼翼地调整。
突然,他皱起眉头,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奇怪,这琴的共鸣似乎有问题,
难道是琴身内部有损伤?”就在林鹤皋陷入沉思时,小绪言忍不住推开门,
探进脑袋问道:“爷爷,您在做什么呢?” 林鹤皋抬起头,看到门口的小绪言,
微笑着招呼:“小朋友,进来吧。这琴有些小毛病,我在检查呢。
”第五节:琴箭交融话心得小绪言走进屋子,眼睛紧紧盯着古琴,好奇地问:“爷爷,
这就是古琴吗?它看起来好漂亮。” 林鹤皋点头笑道:“对,来,爷爷给你弹奏一曲。
” 说罢,他调整好坐姿,手指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声再度响起。小绪言静静地聆听着,
小手不自觉地随着节奏摆动,小脑袋也跟着旋律晃动,仿佛沉浸在一个美妙的梦境中。
一曲奏罢,林鹤皋问道:“小朋友,你喜欢听琴吗?” 小绪言用力点头,大声说:“喜欢!
爷爷,您弹得太好听了。我刚才在外面练射箭,听到声音就跑过来了。”“你还会射箭呀?
” 林鹤皋略带惊讶地问,眼中流露出一丝兴趣。小绪言满脸自豪:“对!是爷爷教我的,
刚才我还射中了一片树叶呢!” 林鹤皋笑着夸赞:“真厉害!其实射箭和弹琴一样,
都要心平气和,专注当下。射箭时心无旁骛才能命中目标,弹琴时全神贯注才能弹出好旋律,
二者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第六节:惜别之际启新章“你叫什么名字呀?
” 林鹤皋温和地询问,目光中充满了慈爱。“我叫陈绪言。爷爷,您弹的这是什么琴呀?
” 小绪言眨着眼睛好奇地问道。“这是南宋时期的古琴,名叫‘松涧鸣’。
” 林鹤皋耐心解释,“古琴有三千多年历史,每段旋律都蕴含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传承。”“哇,这么久啊!” 小绪言惊叹道,眼中满是敬佩,“爷爷,
您能再给我讲讲古琴的故事吗?” 林鹤皋微笑着点头,开始讲述古琴的历史,
从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到嵇康临刑前弹奏的《广陵散》。小绪言听得津津有味,
不时发出惊叹声,仿佛置身于古老的音乐世界中。“绪言,该回家了!
” 陈昭将军的声音传来。小绪言依依不舍地说:“爷爷,我下次还能来找您吗?
” 林鹤皋笑着应道:“当然可以。下次来,爷爷教你弹几首简单的曲子。
” 这次偶然的相遇,如同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为他们的未来埋下了奇妙的伏笔。
第七节:射箭场上的切磋第二天清晨,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晨雾,
南京军区靶场就迎来了充满活力的一天。小绪言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靶场。
他怀揣着对射箭的热爱,心中的那团火焰越烧越旺,满心期待着今天的训练。刚踏入靶场,
小绪言就瞧见几个年龄相仿的小朋友正围在陈昭将军身边,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
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眼尖,一下子看到了小绪言,兴奋地喊道:“看!来了个新伙伴!
” 其他小朋友纷纷转过头,好奇地打量着小绪言。陈昭将军笑着招手,示意小绪言过来。
“绪言,今天有几个小朋友也来体验射箭,你给大家讲讲你练习的心得。” 陈昭将军说道。
小绪言有些腼腆地挠挠头,走到小朋友们面前,认真地说:“我也是刚开始学,
爷爷说射箭要心、眼、手合一,气息要稳,心境要平。
” 胖嘟嘟的小男孩疑惑地问:“那要怎么才能让心境变平呀?我一拿起弓就紧张得不行。
” 小绪言想了想,说:“我每次拉弓前,都会先深呼吸,心里想着一定要射中,
就不紧张了。”陈昭将军在一旁点头,补充道:“大家可以先从最基础的站姿学起,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微微前倾。” 小朋友们按照将军的指导,纷纷站好姿势。
小绪言在一旁帮忙纠正,看到一个小朋友双脚分得太开,他走上前说:“你看,要像我这样,
不然站不稳,射箭的时候会晃。”接着,陈昭将军拿来几把小弓和箭,分给小朋友们。
小绪言拿起自己的弓,给大家示范拉弓的动作:“拉弓的时候,手臂要伸直,慢慢用力。
” 他一边说,一边缓缓拉弓,动作流畅而标准。小朋友们学着他的样子,尝试拉弓,
有的因为力气小,脸憋得通红;有的则因为用力过猛,差点摔倒。“爷爷,
我怎么老是射不准呀?” 瘦瘦的小男孩苦恼地问道。陈昭将军走过去,检查了他的姿势,
说道:“你的手臂没有稳住,而且瞄准的时候要专注,不要被周围的事物干扰。
” 小绪言也凑过去,给小男孩出主意:“你可以先盯着靶心,心里想着箭一定要射中那里,
然后再拉弓射箭。” 小男孩按照他们说的,再次尝试,这一次,箭虽然没有正中靶心,
但比之前进步了许多。他兴奋地跳起来:“我射中啦!
”小绪言看着小伙伴们逐渐掌握了射箭的技巧,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自己也不断地练习着,
每射出一支箭,都在心中默默总结经验。陈昭将军在一旁看着小绪言,
眼中满是赞许:“绪言,你今天教小伙伴们的方法很对,自己的射箭姿势也越来越好了。
不过,可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 小绪言用力点头:“爷爷,我知道,
我还要变得更厉害,以后要参加比赛,拿冠军!”在欢声笑语中,上午的时光悄然流逝。
小绪言和小伙伴们约定好,下次还要一起练习射箭。离开靶场时,
小绪言满心期待着接下来去林鹤皋爷爷那里学习古琴,他知道,无论是射箭还是古琴,
都是他心中最热爱的事情,他会努力做到最好。
第二章:紫金山下的默契第一节:非遗盛会琴音起2002 年,
南京城依旧散发着深厚的历史韵味,每一处街巷、每一座建筑,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林之安的母亲沈秋棠,作为省文化厅厅长,深知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为了让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她精心筹备了 “非遗进校园” 活动。经过深思熟虑,
活动地点选在了中山陵。紫金山绿树成荫,古老的建筑庄严肃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
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为这场盛会营造出独特而浓厚的文化氛围。活动当天,
现场彩旗飘扬,人潮涌动。十岁的林之安身着一袭淡蓝色汉服,汉服上绣着精致的花纹,
随着她的走动轻轻摆动,宛如一朵盛开的青莲,散发着灵动与优雅。她怀揣着紧张与期待,
缓缓走上舞台。“之安,加油!” 人群中传来母亲沈秋棠那熟悉又温暖的鼓励声。
林之安循声望去,看到母亲正站在台下,脸上带着微笑,眼神中满是信任与支持。
林之安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紧张。她双手轻抚琴弦,指尖微微颤抖。
当指尖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刻,《幽兰》的旋律从她指尖流淌而出。起初,琴声轻柔舒缓,
仿佛山间清晨的薄雾,带着一丝朦胧与神秘。随着旋律的推进,琴声逐渐变得悠扬空灵,
如同一股清泉,在山谷间潺潺流动。“这曲子好空灵!
” 台下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师轻声感叹,脸上满是陶醉的神情。“是啊,这孩子小小年纪,
琴艺竟如此精湛,将来肯定大有可为。” 旁边一位家长附和道,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悠扬的琴音在紫金山下回荡,鸟儿停止了啼鸣,仿佛也被这美妙的音乐所吸引,
沉浸在这场艺术盛宴之中。第二节:台下少年刻谱忙台下的陈绪言,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
熟悉的琴音如同一把钥匙,勾起了他对林鹤皋爷爷的回忆。
林鹤皋爷爷曾经耐心地给他讲解古琴减字谱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我要把这美妙的旋律记录下来!” 他心中暗暗下定决心。陈绪言在场地角落四处寻找,
终于找到一块尖锐的石头。他又折了一支竹箭,费了好大的力气,将箭头削尖。随后,
他蹲在青石板前,专注地开始刻谱。烈日高悬,阳光直射在他身上,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如同断了线的珠子,浸湿了他的衣衫。这时,同班同学李阳手里拿着冰淇淋,
一边吃一边路过。“绪言,大家都在那边乘凉,吃着冰棍儿,你怎么在这儿刻石板?
” 李阳好奇地问道,脸上写满了疑惑。陈绪言头也不抬,全神贯注地刻着,
嘴里说道:“这琴曲太好听了,我怕忘了,想用减字谱记下来。” 李阳凑过去看了看,
惊讶地说:“你还懂减字谱?真厉害!我连听都没听过。” 陈绪言笑了笑,
停下手中的刻刀,抬起头说:“是林鹤皋爷爷教我的。他还跟我讲了好多关于古琴的故事呢。
”第三节:琴谱邂逅启交谈林之安演奏结束,走下舞台,来到一旁休息。不经意间,
她看到了青石板上的减字谱。那些刻痕虽然有些粗糙,但却清晰可辨。“这是谁刻的?
” 她心中疑惑,目光顺着刻痕四处搜寻,终于找到了陈绪言。“这是你刻的?
你怎么会知道古琴减字谱?” 林之安惊讶地问道,眼中满是好奇。陈绪言有些腼腆,
脸颊微微泛红,挠了挠头说:“我之前见过林鹤皋爷爷,他给我讲过。
你刚才的演奏太精彩了,我忍不住想记下来。” 林之安眼睛一亮,
兴奋地说:“没想到你对古琴也感兴趣!而且你刻得很准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陈绪言。” 陈绪言回答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羞涩。两人越聊越投机。
林之安兴奋地说:“我练《梅花三弄》时,老是把握不好节奏,尤其是那几个转折的地方,
怎么弹都不对劲,你有什么办法吗?” 陈绪言思考片刻,
认真地说:“我射箭时讲究心平气和,排除一切杂念,专注于目标。